核心提示
3月6日,在医院输液室一角,田方一边输液一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。长期的劳累加上感冒影响,让她略显疲惫。讲起自己的创业故事时,她从容淡定,像在说着别人的事儿。从下岗女工到创办几家公司的成功女商人,田方的创业故事平凡却不简单。
真就这样下岗了
1987年,21岁的田方被分配至中卫市皮鞋厂工作。那时,能有一份这样的工作是件很体面的事。田方想,她应该会在皮鞋厂工作到老,直至退休。
当时,皮鞋厂有400多名职工,因竞争激烈,不服输的田方通过自学,于1988年考入重庆军工业职工大学学习企业管理。三年从该校毕业后,田方选择继续回到皮鞋厂工作,想学用学到的知识在单位大展拳脚。然而,天不遂人愿,皮鞋厂的效益一日不如一日,上世纪90年代初,田方被通知无限期休假。1997年,田方接到通知再次回到皮鞋厂上班,在她幻想皮鞋厂能起死回生时,1998年,田方接到正式下岗通知。
真就创业成功了
下岗后,田方没有给自己迷茫沮丧的时间,闲不下来的她决定和丈夫承包鱼塘养殖淡水鱼。鱼得吃饲料,饲料怎么来?当时,“正大”和“通威”是市面上最好的两大饲料品牌。为了节约成本,田方和丈夫选择直接从厂家发饲料回宁。运输、人工等费用加起来,饲料成本无形中增加了不少,养鱼的收益大部分用来购买饲料。
“能不能生产出咱宁夏自己的品牌饲料?”这个大胆的想法冒出后,田方也被自己吓了一跳。周围的养殖户听到她的这个想法,都笑话她白日做梦。“为什么不试试?万一实现了呢。”以田方的性格,有想法就会去尝试。之后,她远赴江西、四川等地考察,并于当月把饲料生产机器运回了中卫老家。
饲料生产是个很复杂的过程,不懂技术怎么办?学!不懂配料怎么办?学!不会操作怎么办?学!经过反复学习、调试配料,一个多月后,第一批鱼饲料制作成功。
生产之初,田方家的饲料几乎无人问津,只能自用。但几个月后,看到她家的鱼比别人家长得都好,开始不断有养殖户到她家询问购买饲料。一传十,十传百,她生产的饲料销量越来越好。
从刚开始的小作坊到后来中卫市正通饲料有限公司的成立,自主研发的“俊熹”“沙坡头”牌水产、畜禽配合饲料先后获得“宁夏名牌产品”称号,这一路虽然艰辛,但田方创业真成功了。
真就没有忘了本
饲料越卖越好,田方并没有止步不前,1998年至今,她先后创办饲料公司、养殖公司、繁殖场、养殖合作社等公司,实现产业一体化。公司越做越大,她成了别人眼中名副其实的女强人,但这位女强人却有着一颗柔软的心。
创业成功后,田方没有忘记曾经下岗后的艰辛生活,她先后帮助身边300多名下岗失业女职工、农民工创业,给她们找项目、找资金、找合作伙伴,并带动周边地区1万余名女性通过养殖种植致富。在企业经营困难时,她继续支持公益事业,为中卫市的环卫工无偿提供5万元的春节福利,还多次慰问中卫市驻地官兵,为社会困难群众捐赠食物、衣物,到敬老院为老人们送衣送物送关怀。她还为中卫市10所小学捐资3万元,组织召开“关爱女童”专题讲座,并资助多名困难学生实现“大学梦”。
2018年,她拿出公司年利润的2%,成立“女职工困难帮扶基金”和“女职工两癌救助基金”,专项用于家庭困难的女职工和患病女职工的救助。今年,她提出再拿出公司年利润的2%,成立“正通孝道资金”,每月为困难职工的父母各发放200元的孝道补贴,帮助困难职工尽孝心。
田方说,初做企业时格局小,觉得企业是她自己的,但时间越久,她就愈发觉得企业应该是社会的,是员工的。接下来,她想尽全力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,让更多的企业员工分享企业财富,实现属于她的社会价值。(记者 赵婷婷)
田方(左下一)给受助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书本、衣物等爱心物资。(图片由本人提供)